科普知识是培养孩子科技素质、科技意识的关键,所以学习科普知识不仅对新一代科学的发展很有好处,而且能够增强孩子们的创新意识。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儿童科普知识大全集【优秀10篇】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儿童科普知识大全集 篇一
“东南西北”是怎样确定的?
地球上的方向,是由地球自转确定的。人们根据地球自转方向来确定东、西方向: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东,逆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西。地球绕着地轴自转,地轴的两端叫两极。如果在地轴一端的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,逆时针的一端就是北极,顺时针的一端就是南极。南极是最南的极点,北极是最北的极点,地球上一切向着北极的方向叫北方。
东方和西方是无限的。如果你从地球上两极以外的任何地点出发向东定,可以绕地球一周回到原来的地方,而且还可以继续向东走,但是永远找不到东方的止境,向西走也一样。东西方是无限的,而南方和北方都是有限的。如果我们从地球上北极以外的任何地点向北走,最终都会到达北极,那里没有东、西、北,都是南,南极的情形正好与此相反,从地球上南极以外的任何地点向南走,最终都会到达南极,那里没有东、西、南,都是北。
儿童科普知识大全集 篇二
露水珠是哪儿来的?
小朋友,夏天的早上,你会看见小草上、树叶上、花瓣上都挂着一颗颗亮晶晶的小水珠,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,简直象一颗颗美丽的珍珠。这些小水珠叫“露水珠”。那么,露水珠是哪儿来的呢?
夏天,天气很热。白天地面上的小草和树叶被太阳晒热了。到了晚上,小草和树叶就会慢慢地变凉。这时候,空气里的水汽碰到比较凉的小草和树叶,就会变成小水珠。这种小水珠就是我们早上看见的露水珠。
儿童科普知识大全集 篇三
地球上如果没有大气将会是什么样子?
大气好像是地球的一件厚厚的外衣,白天减弱了太阳光对地球的照射,使地面热得不是很厉害。同时,大气还削弱了对生物机能有伤害的紫外线,使得地球上的生物不至于死亡。
大气层的变动和水汽的变化,使天空产生云和雨。空气层对不同光波所发生的反射、折射、散射和吸收作用,使天空出现了蔚蓝的色彩。由于空气具有传播声波、电波的性能,我们才能听到声音,千里之外可以打电话、发电报。同时,由于大气的流动和传播,使我们能闻到各种气味。
地球上如果没有大气,空气中也就没有水汽,就不会成云致雨;地球上没有水,那将是遍地的沙漠。日月星光,如果没有空气的反射、折射和云的吸收,太阳将以刺眼的光炙烤着大地,星星也不会闪烁。如果没有大气,太阳一出来就会像划火柴一样突然明亮起来,而日落时又如灯光突然熄灭而变得黑暗。如果没有大气的流动,声波和电波就无法传播,我们就听不到声音,也闻不到气味。由此可见,地球上如果没有大气,那将是不堪设想的。
简单易懂的儿童科普知识 篇四
为什么天空中的云会有不同颜色?
我们平时看到的云有好多种不同颜色,有洁白的云,有乌黑的云,有灰色的云,还有红色和黄色的云。
其实,天上的云都是白色的,只是因为云层的厚度不同,阻挡阳光的能力不一样,所以才会出现不同的颜色。
当云很薄很少时,阳光照在上面,呈白色;云变厚的时候,阳光只能透过很少一部分,看上去云就是灰色的;如果云很厚很厚,根本透不过阳光,就成为黑色的了。
儿童科普知识大全集 篇五
人为什么会感到疼痛?
“叮咚、叮咚”,门铃一响,你就知道有客人来了,这是音响的信号告诉你的。疼痛也象门铃声一样,是一种信号。在我们身体的许多地方,比如皮肤、胃肠上,都有许许多多专门接受疼痛信号的神经细胞,它们收到信号后,就马上传送给大脑。比如,手碰到火苗,烧痛了手指,神经会飞快地把疼痛告诉大脑,你就会一下子把手拿开。看来,人能感觉疼痛是自己保护自己的好办法。不然,受了伤还不知道那可就危险了。
儿童科普知识大全集 篇六
什么是岩石和岩石圈?
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,另有少部分由火山玻璃、胶体物质或生物遗体组成。岩石的大小不一,形状多样,地球表面的每寸土地下面都有岩石的踪影。岩石圈则是指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,厚约60~120千米,主要是由花岗质岩、玄武质岩和超基性岩组成的。岩石圈紧紧地裹在地球的表面,它的下面就是地震波低速带、部分熔融层和厚度为100千米的软流圈。
简单易懂的儿童生活科普知识大全 篇七
为什么彩色胶卷能拍出彩色照片?
黑白胶片用卤化银做感光剂,纯净的卤化银只对蓝光很敏感。如果在卤化银中加一些增感染料,就可使卤化银分别对红光或绿光敏感。彩色胶片就是据此制成的,它上面涂有多层感光剂:一层对红光敏感,一层对绿光敏感,一层对蓝光敏感。在拍摄时,光线通过照相机的镜头,落在多层彩色胶片上。这些光线被分解后,按照其中所含的红、绿、蓝三种原色的多少,分别在感红、感绿、感蓝乳剂层上感光。经过冲洗后,胶卷上就留下了各种色彩。
简单易懂的儿童科普知识 篇八
泥地骑自行车为什么费劲?
在泥路骑车,车轮对地面的压强超过了地面弹性强度,地面被压深了。只有使劲才能使车轮从泥沟里抬出来。车轮陷得深,摩擦力也增大,就要加倍用力才能克服摩擦力。因此,泥路骑车要比在马路上费劲。
新版儿童科普知识大全 篇九
大海中的盐分从何而来?
我国海岸线很长,有不少盐田。沿海的盐场,每年都能生产很多盐。1千克海水中大约含有35克盐。这种盐叫做海盐。其中,调味用的食盐,只有27克。海水的盐分中,除含有氯化钠(食盐)外,还含有氯化镁等物质。
大海的面积为陆地的2.4倍,据粗略计算,全部海水含盐竞达500兆吨。据说,盐分好像还在不断地增加。
那么,大海中的盐分是从哪里来的呢?
大海中的盐分来自覆盖地球的岩石。雨点落到岩石上,雨水把岩石含有的某些物质溶解,慢慢地这些水(加上泉水)变成河水,流进大海。
可是,舀上河水尝一尝,根本感觉不到咸味呀。
这是因为溶解在河水中的盐分很少。河水流进大海以后,再没有什么可去的地方。这样一来似乎大海随时会溢出来。不会的,据说海水每年蒸发竞有1米左右深。含有盐分的河水长年流人大海,大海中的水又逐年蒸发,海水中留下的盐分等物质也就逐年增加了。
儿童科普知识大全集 篇十
什么是南北回归线?
南回归线是指南纬23°26'的纬线,同样,北回归线则是指北纬23°26'的纬线。这两条纬线之所以十分特殊,与太阳光的照射密切相关。由于地球是侧着身体绕太阳旋转的,因而每年冬至那天,太阳的直射点会南移到南回归线,此时南半球能程度地受到太阳辐射,迎来盛夏,此后,太阳直射点开始逐渐北移,并在夏至到达北回归线,此时北半球开始进入盛夏,循环往复。